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
华夏文化博物馆——佛造像珍品鉴赏
来源:红五百科    时间:2023-08-26 08:00:46

早在两汉时期,佛教就从遥远的天竺 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中国。两千年来,佛教文化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和日常言语当中。与佛教一道传入中国的 还有佛造像艺术,这种艺术在传播过程中 不断吸收中国文化,形成了中国佛造像艺术体系。


(相关资料图)

华夏文化博物馆的佛造像展厅汇集了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佛菩萨像,它们的时间跨度长达1400多年,这些不同材质、不同形态的造像清楚地再现了中印佛教艺术的交流融合以及佛教艺术在中国传播和再创造的发展历程,时至今日,我们从中仍然能够感受到古代匠人的专注和供奉者的虔诚。

石雕贴金彩绘思维太子像北齐(公元550年——公元577年)

此造像表现的是释迦牟尼出家之前,坐在菩提树下思考人生无常的形态。菩萨脸部丰满,双目微合,面带微笑。其头戴高冠,上身袒露,仅戴项圈和璎珞,下身穿长裙。菩萨用两手指支撑面颊作思考状,半跏趺坐在高浮雕刻天龙的筌蹄座上,,一腿自然下垂,另一腿曲起架在膝上,左脚放在荷叶托莲形的踏座上。

公元前6世纪,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于北印度的一个王族家庭,他29岁时出家修行,35岁创立佛教,八十岁涅槃,一生都在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这尊北齐时期的石雕、贴金、彩绘思维太子像,表现了释迦牟尼做太子时在菩提树下参禅冥想的景象。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南北朝时期发展到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的佛像堪称是我国佛造像艺术中的典范和瑰宝。

华夏文化博物馆南北朝时期的佛造像,从它们的面容和体态就可以看出,当时的佛像深受印度风格影响,同时也逐渐在向汉地风格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曹衣出水”式风格是南北朝时期佛造像的典型代表。

石雕贴金彩绘释迦牟尼佛立像北齐(公元550年——公元577年)

“曹衣出水”最初形容的是北齐大画家曹仲达的绘画风格,他笔下的人物,衣褶多用细笔勾画,好像身披薄纱,刚从水中出来一样,人们把这种绘画风格命名为“曹衣出水”。当时的佛造像也借鉴了这种手法,例如这尊北齐石雕佛像,他的服饰比较简单,衣纹和褶皱紧贴躯体,展露出优美的腰身曲线,这就是典型的“曹衣出水”式风格。当时的工匠把绘画和雕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美。

玉雕贴金彩漆如意观音像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华夏文化博物馆所藏的这尊玉雕贴金彩漆如意观音像面部圆润,表情端庄和蔼,梳着螺髻发型,帔巾自头部垂于肩上,身穿唐代女子流行的大袖衫,大气飘逸,体现了唐代妇女的风采;菩萨左手持如意,右手施说法印,立于荷叶之上,头顶有一只凤凰,脚下有一条海龙;菩萨的左右两侧分别为善财童子和龙女。佛像通体采用彩漆贴金装饰,五彩斑斓,金光闪烁。是国内目前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

标签:
推荐 +
猜你喜欢 +

X 关闭

X 关闭